近日,五星区八里丹尹家伟粮油植保农机合作社的农民向稻田投放了一批鱼苗。这是该合作社首次尝试稻鱼共生、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推广应用28800亩稻鱼综合养殖模式,实现年度目标的115.2%,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全省新增4个稻鱼综合养殖示范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
稻鱼综合种植养殖模式,将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可实现土地的双重利用,一田多收,粮鱼双赢。这一模式的推广使广大农民受益。德清县下竹户街“一季稻两季青虾”养殖模式,亩产大米400公斤,青虾75公斤,亩产8000多元。德清清溪甲鱼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是全省唯一获得“全国水稻和鱼类综合养殖示范区”称号的养殖基地长兴县和平镇银丰家庭农场的“稻-虾轮作”模式,每亩可产500公斤大米,每亩可产150公斤小龙虾(两季),平均每亩可增加效益3000-5000元。
今年上半年,全市积极部署和大力推进水稻和鱼类综合养殖,将其作为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渔业质量提高和效益提高、增加农民收入和财富的重要抓手。为了调动农业学科的积极性,5月初,我市举办了水稻和鱼类综合养殖技术培训班。我国水稻和鱼类综合养殖的权威专家培训了120多名来自市县水产养殖站和大农户的技术人员。通过
199示范和政策推广,各县区广大乡镇和农村掀起了稻鱼结合养殖模式的实践热潮。其中,面积100多亩的水稻、鱼类综合养殖基地有35个,出现了“稻龟”、“稻螯虾”、“稻青虾”、“稻蟹”、“稻泥鳅”、“稻蛙”等多种综合养殖模式。五星区林东镇通过改造温室养龟业,引导农民转型升级。经过改造,茭白田泥鳅生态养殖模式已经开启,每亩可收获茭白3000多斤,泥鳅近100斤,每亩收入5000多元。南浔区松石镇引进大学生成立湖州仁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1000亩“米虾”和“莲藕虾”综合养殖基地安吉县草滩农场的“小龙虾-水稻”模式成功带动了周边10多户800多亩小龙虾养殖规模,可创造产值900多万元。
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已从互联网上转移。如果涉及第三方的合法权利,请通知本网站进行处理。电话。:010-62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