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遭遇融资难

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了“家庭农场”,提出鼓励和支持发展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
文件一出,浙江各地兴起了成立家庭农场的热潮。据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已登记各类家庭农场7500余家,经营范围涵盖蔬菜、水果、稻谷种植,水产、牲畜养殖等。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因为融资难,不少人的家庭农场梦想还无法实现。衢州家庭农场主、龙游兴隆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义就是其中一个,他一直想打造一个锦鲤观光园,但他坦承,“融资是我最大的困难。”
感受相似的,还有浙江首批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之一、富阳市立山畈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社长曹羽。无奈之下,去年他以一分半的较高利息向民间借贷了100多万元。
据省统计局一份调查,有87%的省内农场主反映,资金不足是制约家庭农场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故事一:没有抵押物,锦鲤观光园难圆梦
“领导问我有什么困难?我就说融资是最大的困难。”现年31岁的李义,曾是杭城一家医院的针灸推拿师。大约七年前,他获得一位病人资助100多万元,回到衢州龙游搞起了家庭农场,跟父母一起养殖日本锦鲤,卖到杭州凤起路花鸟市场等地。
他家的养殖基地占地约150余亩,其内有2500平方米的展示池,池中有带棚的廊道,绿树掩映。
李义还有个梦想: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餐饮、垂钓等为一体的锦鲤观光园或文化园。“我们的基础设施搞得不错。”李义估算了一下,大概要投入500万元左右。
然而,融资碰壁。前段时间,李义找过当地的农业发展银行,希望获得低息贷款。不料,按规定必须有抵押物。
李义提出,能不能把锦鲤养殖场的150余亩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包括池塘等,作为抵押物?银行摇头。
为什么不能作为抵押物?银行的解释是:你们流转的土地是租的,包括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等,都没有产权。
还有没有其他融资办法?一种可能的途径是,找担保人或担保企业,再向银行或向农村信用联社等贷款。李义自己否了这种融资路径,“我不考虑找担保企业。一旦获得贷款后,不但要支付银行的利息,还要支付担保企业的利息,资金压力就很大。”
在当地,一些给人做担保的企业可能会向借贷企业要2分利或3分利。而且找担保也很难。“谁会愿意给你去做担保,谁愿意承担风险,谁愿意给人承担百分之百的连带责任?”李义无奈地告诉记者。
而找信用联社贷款,在他看来也行不通。“凭信用抵押,也是要找几个人担保,而且最多只能贷出几十万元。给信用联社的利息还是一分利,也就是10%的利息,我要它干嘛!”
出售股权换取资金呢?“如果出售股权,获得融资可能比较容易,因为毕竟看好我们企业的人很多。”李义说,“不过,我又不甘心,我和家人辛辛苦苦干起来的企业,我们不愿意把这个股权让给人家。”
在李义看来,如果融资的利息很高,企业的风险就很大“投入500万元,一年要拿出50万元给人家,那我怎么搞?农业企业的利润很低,要靠找担保来借到贷款,弄不好可能会把企业搞死。”
时至今日,锦鲤观光园还只是一个点子,没有实现。